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_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第15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第158节 (第2/2页)

楼上,一个在楼下,隔着天光,分明清楚不一定能被看清神情,李世民仍然露出了一个笑容。

    ??李世民瞧着楼上的山鬼。碧绿的藤条绕过祂的腰肢,随风垂飘,祂就像一朵幽美的花开在阁楼上,不知什么时候,会伸展枝叶,顽劣地敲行人的后脑勺,逗得他们回头,随后,瞅着他们惊恐的神色,笑得花枝招展。

    ??但是,没什么坏心思。

    ??李世民抬腿,原本没打算去滋味楼,如今便改了主意。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山鬼也知道上等木炭价钱升涨的事,大家一起高兴高兴!

    ??当然,如果高兴到喝酒助兴,那他就更高兴了。

    ??*

    ??青霓瞅着李世民迈步,要往滋味楼来,回头看了一眼正抱着妹妹哄睡的陈硕真。

    ??现在让李世民头疼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是时候给他推荐将才了。

    ??“陈硕真。”

    ??听到山鬼呼唤,陈硕真将妹妹放回小床里,走过去,恭敬地垂头,等着山鬼交代事情。

    ??听到祂问——

    ??“知晓我为何将你带回吗?”

    ??陈硕真不明白。

    ??这些天她也想了很多,但是依然想不通,她并没有特殊的地方,既不是王公侯爵的后人,也不是惊天地的鬼才,她父亲仅仅是乡间的教书先生。

    ??可能,她和旁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一堆人叫“翠花”“二妞”“三娘”时,她有一个父亲精心挑取的名字“硕真”,但是,这个不同也仅是和乡人做对比。

    ??为什么,山鬼会看中她呢?

    ??“我来凡间,便是想要做一些不寻常的事。山林里有些无趣了。”

    ??山鬼不紧不慢地说,祂对着陈硕真笑了一下,那个笑容一点也不友好和善,反而像林间的猕猴,跃动在枝叶间,趁人不备,“咻”地冲下去,抢走人的冠帽,嘻嘻笑闹。

    ??祂的“不寻常”的事,不是“我要干一番波澜壮阔事业”那种事,而是“搞事”的事。

    ??“凡人奉行男外女内,男尊女卑。”

    ??山鬼托着腮,和风细雨地说话,陈硕真认真听着。

    ??这风雨酝酿,只等着有朝一日,掀起狂风暴雨。

    ??“我想,倘若有哪个女人能凭着能力压在他们头上,那些士人,那些将军的表情,定然精彩极了。”

    ??山鬼对于改变男女地位没有任何想法,对于热衷看人变脸,却是兴致勃勃。

    ??祂随着自己心意说话,落在陈硕真耳中,却不亚于石破天惊。

    ??我能吗……她忐忑。我真的能完成山鬼的要求吗?

    ??我什么也不会,除了给田地播种,除草,帮助阿娘推犁翻地。

    ??陈硕真又羞又愧,低垂着头,如坐针毡,只觉得待往后山鬼知晓她是什么样的人,失望至极后便会将她痛骂一顿,赶出去。

    ??“陈硕真,我可以给你学习的机会,而你,要做到我的要求。你能做到。”

    ??祂盯着她,眸中不带感情。

    ??“你必须做到。”

    ??陈硕真仿佛过电一般,浑身一哆嗦,似惧似怕,可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兴奋。就像她那天看到衣着暴露的山鬼,坦然站在街间的心情。

    ??她必须做到。

    ??她也想做到——只要实力强大,哪怕旁人再诧异,再不满,也只能压在心底,不敢多说一句话。

    ??“我会好好学习。”

    ??阳光在陈硕真眼中细碎,光点璀璨。

    ??她猛然提高声音——

    ??“我一定会做到!”

    ??前脚,陈硕真话音刚落,后脚,李世民踏进门来。

    ??第157章 拜师学艺

    ??山鬼抿了一口茶, 抬起手,手指挑动,树冠上便唰然冲出一道藤蔓, 在李世民惊诧之色还留在脸上时,捆紧了他的腰,猛然一拽。

    ??他整个人腾空而起, 风声呼啸而过,景致眨眼模糊又清晰, 人已经从一楼到了三楼。

    ??山鬼此时才慢悠悠放下茶杯,换了个慵懒舒坦的坐姿,往椅背一靠。“秦王,今天心情如何?”

    ??李世民感觉到缠在他腰上的藤蔓松开了, 他往前几步, 一屁股坐在山鬼对面, 那里有三五个倒扣的茶杯,他毫不客气地拿了一个, 自己给自己倒茶。

    ??“甚好!”

    ??李世民喝茶喝出了酒水的豪气,一口干完一杯后, 慢慢露出些许愉悦的笑意, “石炭的炭价降了下去,以后或许还会回升,但是近来应当保持着这价位很长一段时间, 百姓也许能够舍得花一些钱买石炭烧火做饭了。”

    ??青霓想起原来看过的一些资料。

    ??现代能够吃到热饭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可是在唐朝, 或者说古时候任何一个朝代, 普通人家想开火烧饭都难。

    ??他们缺乏燃料。

    ??唐武宗时期, 有日本僧人来华, 就形容过当时百姓“不曾煮羹吃,长年惟吃冷菜”,哪怕有客人来,也只能为难地拿出冷硬的食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